不容易疲勞的衝浪划水方法!輕鬆掌握有效運用身體結構的划水技巧
大家好!我們是nanazero編輯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一些能夠使衝浪時划水更輕鬆、不容易感到疲勞的技巧。
在衝浪的過程中,會覺得划水很累嗎?特別是新手階段,往往難以抵達或順利返回浪頭的等浪位置,這種情況可能會讓人感到挫折。
觀察周圍的經驗豐富的衝浪者,看到他們能夠輕鬆地前進,划水速度也很快,可能會讓人更加覺得沮喪。
但是沒關係,其實划水是有訣竅的。只要掌握了一些技巧,任何人在划水時都能夠輕鬆不容易感到疲勞,甚至持續衝浪四個小時也依然不會覺得累。
如果划水時感到有障礙,請務必試試看本篇文章中提到的技巧。
1. 衝浪的划水
衝浪的划水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前往外側海域的等浪位置,另一個則是為了追浪。除了趴板衝浪之外的衝浪都會善用衝浪板。
衝浪的划水,是指身體趴在衝浪板上,使用手臂划水的動作。
有經驗的衝浪者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不同的划水方式前往外側或是追浪。
因此,相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人更不容易感到疲勞。
然而,由於初學者通常尚未熟悉划水的差異,會不自覺奮力划水,導致更容易感到疲勞。
EPS衝浪板和PU衝浪板在划水時是否有差呢?
衝浪板有各種材質,nanazero衝浪板採用了EPS材質製成。
基本上,不論是EPS製還是PU製的衝浪板,在划水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原則上就是反覆進行「前往外側海域的划水」和「追浪的划水」這兩個基本動作。
然而,根據衝浪板的尺寸、形狀和體積,需要配合衝浪板的特性進行相對應的划水動作。
海的力量佔七成、衝浪板佔兩成、身體的使用方式佔一成
提到衝浪的技巧和技術經常會強調毅力,其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划水。
例如,很常在提到「划水肌」時就會說「肌肉不夠強壯」、「需要鍛鍊肌肉」等,聽了會讓人誤會划水速度之所以太慢是因為肌力不足。
然而,實際上,划水動作所需的肌力在重要性上只佔了不到一成。在衝浪划水時,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海浪的力量和衝浪板的力量。
例如,在海中存在海流。如果真的有所謂的「划水肌」,那麼是否可以逆流而上對抗海流呢?然而實際上逆流是非常困難的。
同樣的,在追浪時,如果用划水肌就能追到浪,那麼衝浪板就應該選擇短巧輕薄的款式。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衝浪是一項即使肌力不足的小孩,也能夠前往外側海域並且追到浪的活動,即使是體力衰退的年長者也同樣能夠追到浪。
如果「划水等於肌力」這個理論成立的話,那麼就難以解釋為什麼小孩子們能夠比成年人更迅速地划水或追到浪。
需要謹記在心的是,人的力量很渺小,而海的力量非常強大。同時,理解衝浪板能夠將海的力量化為助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2. 容易疲勞和不容易疲勞的划水有何差別呢?
在衝浪的划水中,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海的力量、衝浪板的力量和身體的力量。
容易疲勞的划水是指只使用前臂和上臂的划水方式。由於這是身體構造的問題,單靠意識也無法調整。
當拇指朝下划水時,會使用前臂和上臂的力量。前臂和上臂的肌肉相對較小,容易快速累積疲勞,形成所謂的乳酸堆積狀態。
然而,當小指朝下划水時,會提起手肘,這樣就能夠利用肩胛骨和背闊肌的力量。背部的肌肉相對於前臂和上臂來說較大,較不容易累積疲勞,因此也就不容易覺得累。
容易疲勞的划水和不容易疲勞的划水都有科學根據,這不是單靠毅力或肌肉等因素,而是基於身體的構造。
3. 前往外側海域時不容易疲勞的划水方式
- 保持笑容
- 雙腳併攏
- 收緊臀部
- 背部不要抬太高
- 放鬆
- 保持呼吸
- 從小指入水
- 提起手肘划水
- 淺淺地划水
記住以上這九個要點,嘗試划水到浪頭的位置看看。
一開始可能會感覺前進速度緩慢,甚至感受不到明顯的前進,但持續划水就能夠抵達距離岸邊600公尺的浪頭位置,甚至來回划水也不容易感到疲勞。
4. 起乘時肩膀不容易脫臼的划水方式
- 盡可能保持笑容
- 回頭確認後方的浪並且掌握時機
- 手划深一點
- 下巴不要貼在衝浪板上
- 不要用力划水
- 雙腳併攏收緊臀部
- 不要踢水
- 不要兩手同時划水
- 不要低頭看水面
在起乘的划水中,同樣要記住上面提到的九個要點。
基本上,這與前進到外側海域的划水相似,如果不習慣的話,也可以使用平時習慣的划水方式。
只是,要注意避免將下巴貼在衝浪板上,或者划水時用力過猛。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略其他要點,可能會增加肩膀脫臼的風險。
事實上,筆者由於「下巴貼在衝浪板上、手肘抬起高度超過肩膀、划水太用力」的原因,曾經有過雙肩脫臼的經驗。
儘管在追浪的當下可能感到緊張,但仍應盡可能保持放鬆,不要過於逞強。
5. 划水時不要追求速度的原因
「追浪時划水的速度一定要快」這種觀念只對了一半,但或許也錯了一半。
即使划水速度再快,也不代表就能順利追到浪。此外,快速划水可能產生各種負面影響:
- 過度用力使身體變得緊繃。
- 過度用力導致關節活動範圍縮小,增加受傷風險。
- 沒有抓到浪的節奏和時機,仍然無法追到浪。
試圖仰賴個人力量快速划水時,往往會帶來以上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划水速度越快,效果可能反而越差。
太費力反而會造成搖晃
衝浪板是一種不穩定的騎乘物。儘管它不穩定,但透過配合浪的節奏,就能駕馭浪的能量。
因此駕馭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太費力。
當試圖快速划水而導致用力過度時,大多數人的平衡感反而會變差。
失去平衡時,衝浪板會左右搖晃,反而會無法順暢地前進。
因此划水不需要太費力,只要在輕鬆的狀態下進行,就能產生最有效率的划水。
不是拼命划水就能順利追到浪
在衝浪初學者階段,是否曾聽過或是被說「再划一次」?
增加划水的次數並不代表能提高追到浪的機率,划水次數跟追浪並無正相關。
在自行車界中,有一個詞彙「轉速」,表示踏板轉動的次數。
例如在爬坡時,提高轉速會更容易產生推進力。
由於這樣的經驗,我們可能會誤以為在衝浪或跑步時增加轉速也會帶來同樣效果。
在衝浪中,即使轉動手臂增加轉速,也不會提升划水的速度,反而會變得更慢。
在澳洲,划水時轉動手臂以提高轉速的行為,被稱為「Rolling」。
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提高轉速的做法是錯誤的,甚至會導致雙肩脫臼。
衝浪板的推進力來自於下方的水流,而不是轉速。
徐徐划水產生推進力
朝外側海域的划水,可以想像成慢跑的感覺,淺淺地、輕輕地划水就不會感到疲勞。
而追浪的划水,可以想像成短距離跑步,深深地、緩緩地划水就能追到浪。
與自行車相比,朝外側海域的划水時像是使用一檔,而追浪的划水像是在使用七檔。
提高檔位時,一開始可能會感覺沉重而緩慢,但相對地,每一次的推進力會更大。
配合衝浪板的形狀和尺寸調整划水方式
短板和長板的划水方式看起來相似,但實際上卻大相逕庭。
以競技衝浪選手為例,他們的划水是為了在比賽中取勝而刻意鍛鍊的。
與一般衝浪者的划水不同,衝浪板也不同,衝浪的目的也不同。
短板、魚板、中長板、長板,這些衝浪板各有其特性,而划水方式會根據特性而有所調整。掌握了這些概念,就能有效降低受傷和失敗的風險。
6. EPS衝浪板穩定划水的方法
在相同體積的情況下,EPS製衝浪板相較於PU製衝浪板具有更強的浮力。因此,那些習慣了PU製衝浪板的人可能會感到在EPS製衝浪板上飄飄地、有些不穩定。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讓EPS製衝浪板的划水更加穩定呢?
接下來,我們將總結幾個要點。
注意身體的軸心
相較於PU製衝浪板,使用EPS製衝浪板時需要更注意身體的軸心。
雖然衝浪板的形狀也會產生影響,但由於EPS製板浮力更大,即使身體重心稍微偏移,也可能使衝浪板感覺更容易搖晃。
然而,一旦穩定了重心,就能實現非常順暢且迅速的划水,因此注意身體的軸心非常重要。
反覆練習
EPS製衝浪板和PU製衝浪板之間的差別可以比喻為棒球中的木棒和金屬棒。
舉例來說,如果從小學到高中一直使用金屬棒,大學切換到木棒時就會感到不適應。
然而,如果從小學就一直使用木棒,就不太會覺得木棒很難上手。
EPS製衝浪板之所以需要適應的原因,在於缺乏相應的練習經驗。
每種材質都有其特性,因此不論是EPS、PU或軟板,重要的是需要透過反覆的練習才能逐漸掌握。
7. 划水與自由式的差別
衝浪的划水是平行運動,而游泳的自由式則是轉體運動。
衝浪的划水是平行運動
衝浪的划水是身體趴在衝浪板上,兩手以平行的方式在水面上划動。
為了防止衝浪板搖晃,可以想像水面和衝浪板之間有一條線牽引著。
如果這條軸線上下偏移了,衝浪板就會受到水的阻力,因此划水時保持軸心上下左右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游泳的自由式是轉體運動
游泳的自由式則是想像身體從上到下中心有一條線。
不同於衝浪的划水,游泳的自由式是身體的這條軸心左右旋轉的同時,直線前進的游泳方式。
游泳的過程中,盡可能在遠處從大拇指入水後再進行抱水和推水。
由於在小學階段學習到這種方式能夠游得很快,因此在衝浪中也有很多人嘗試用相同的方式進行划水。
雖然游泳的自由式是一種以身體為中心,推進力很快的游泳方式,但與衝浪的划水相比,運動力學截然不同。
8. 總結
- 容易疲勞的划水是因為只靠力氣
- 不容易疲勞的划水是運用身體的構造
- 划水不一定要划得很快
- 透過練習就能適應EPS和PU等不同材質的衝浪板
- 衝浪的划水和游泳的自由式有不同的運動力學
以上是減少疲勞的划水方法。筆者透過這些技巧,不僅沒有受傷,而且在衝浪過程中也較不會覺得累,能夠長時間享受衝浪的樂趣。
nanazero的衝浪板提供了許多讓一般衝浪者在划水時不易感到疲勞,並且能輕鬆追到浪的款式。
是為了讓更多衝浪愛好者體驗到樂趣而設計的衝浪板,歡迎參考選購。
相關文章